
气缸幻影
近期,新加坡樟宜机场第四搭客大厦(T4)出境大厅迎来了两位特殊的“巡逻员”——由机场警署与内政科技局联合推出的首款可骑乘机器人GIBSON。
这款融合智能科技的警用装备,正通过自主与载人双模式操作,为机场安保注入新活力。
GIBSON的命名意在致敬第一代自驱滑板车发明者阿瑟・吉布森(ArthurGibson),其由内政科技局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资讯通信研究院(A*STARI2R)合作研发,是人机协作警务理念的最新实践。
作为室内三轮设备,它搭载了深度相机、三维激光雷达(3DLiDAR)与声纳(SONAR)技术,能精准感知自身定位,在机场复杂环境中实现安全导航并灵活避开障碍物。
现场测试显示,当有物体阻挡前行时,机器人会自动调节车速停下并鸣笛警示,展现出可靠的自主避障能力。
在功能设计上,GIBSON实现了“自主巡逻+载人应急”的双重价值。日常状态下,它以自主模式在机场内持续巡逻,无需人工干预;遇突发事件时,警员可通过专属应用呼叫机器人前往多个指定位置,骑乘后能快速抵达现场处置。
任务完成后,机器人还会自动恢复巡逻状态,解决了传统设备“找车难、停车烦”的问题。机场警署行动官(规划与应变)房智伟警监表示,这一功能与现有监控系统形成联动,有效提升了警力能见度和巡逻效率。
内政科技局自动化和无人系统专业研究中心工程师谢绮彦指出,相较于传统独立运作的巡逻机器人,GIBSON更强调“一体化协作”,能根据环境变化和警员指令灵活响应,推动内政团队与机器人系统协同执行任务。
事实上,樟宜机场在警务科技应用上早有布局,2023年便已部署搭载全方位摄像头及警报系统的MATAR巡逻机器人辅助执法。
此次GIBSON的试行,与樟宜机场日益增长的营运压力密切相关。数据显示,2025年截至6月,新加坡累计接待访客约833万人次,同比增长1.9%;而预计2030年代中期投入运作的第五搭客大厦(T5)将使机场年总容量增至1.4亿人次。
在此背景下,智能装备的引入成为提升安保效能的关键举措。不过目前,官方尚未公布GIBSON的行驶速度、续航能力、造价及正式部署时间表。
随着GIBSON在T4的试用推进,未来其有望推广至樟宜机场所有搭客大厦,为人机协作警务模式提供更多实践样本,也为全球机场安保智能化升级带来新启示。
值得关注的是,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新技术在数字城市领域的应用探索,在10月28日—31日即将举办的2025年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(简称:CPSE安博会)期间,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新技术应用发展论坛”将会在10月30日9:00-12:00在深圳福田区会展中心五楼牡丹厅举办。
该论坛由深圳市智慧城市产业协会、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、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联合主办,警用装备网承办,将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、行业领军者及政策制定者,深入探讨机器人与AI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协同作业模式、多学科交叉融合、复杂环境适应性等关键议题,涵盖智慧警务、智能物流、特种作业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实践。
无论是GIBSON所展现的人机协作巡逻模式,还是机器人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更多可能性,都将在论坛中迎来深度交流与碰撞,为行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与协同机遇。
如有意报名参与或欲了解更多详情可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(微信号:cp)、官方网站(https://www.cpse.com/)。
(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)
(图源:联合早报)
来源:cps装备网